导语:爸妈数学不好,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这几点做到孩子很受益
3-6岁是幼儿的黄金期,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黄金三年。这个时间段,父母若能针对孩子的心智水平和能力表现,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培养其思维能力,大脑会更聪明,会对孩子未来的智力发展、情商提升及学习、生活能力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学家加里宁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对于思维的发展非常重要。拥有数学思维对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3-6岁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数学敏感期,父母需要认真对待,循序渐进地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一直是高考中拉分最严重的科目。
对于数学好的孩子来说,高考数学轻松就能高出平均分几十分,但因为数学“拖后腿”而上不了好大学的孩子比比皆是。
孩子学了十二年的数学,成绩仍然不高,那一定是孩子的数学思维不好。
那么,家长如何去引导孩子发现数学之美,去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呢?
父母,是孩子无可替代的第一任老师
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孩子的思维发展顺序是从身体到心里,从具体到抽象,从当下到以后。
我们可以遵循这四个特点给孩子进行思维训练。
孩子的早期教育,并不意味着提前给孩子教授知识,对于3—6岁敏感期,做好简单的教育启蒙就够了,主要是让孩子感受生活中存在着数学,让孩子对数学有个简单的理解,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
比如一个幼儿园的老师问孩子们:“我们生活中不要数字,可不可以?”
有的孩子说:“不行呀,没有数字,我怎么按电梯?”
有的孩子说:“那我发烧了,妈妈就不知道体温计的是几度了”
有的孩子说:“没有了车牌号,我怎么坐公交车呢?”
这就是孩子对生活中的数字有了很多的体会,而这就是数学思维启蒙的开始,这里的数字不是抽象的、概念性的,而是生活中的,实实在在的,有用而不可或缺的。
要想做好家庭中的数学思维启蒙,还必须遵从以下四个原则:
1、来源于生活
对孩子进行数学思维启蒙,要遵循“大道至简”的道理,在生活中体验,并运用于生活中,不要让孩子觉得数学是多么深不可测的东西。
要让孩子自己观察、自己接触,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通过引导可以很轻松地启蒙孩子的数学思维。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和孩子体验数学的机会。比如汽车的轮子为什么是圆的不能是三角的,为什么搭积木式地基要大、要稳。
让孩子感受到,在他的周围随处都有数学的存在。
我们需要的只是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在生活中处处看到数学,才能随时随地去启蒙孩子的数学思维。
2、在经验中获得
孩子的成长是在实践中、活动中获得的,因此最好的启蒙就是让孩子从自己的经验中获得。
这主要是由这个时期孩子的思维特点决定的,让孩子在情景中去体验,他获得的经验比仅仅从书本上靠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要印象深刻得多,并且对于孩子自己思维的启发很有帮助。
比如,带孩子逛超市,去之前让孩子自己先统计要买什么,比如给家里每人买一个苹果,1、2、3……6,一共买6个;
再给妈妈买3个番茄、2根黄瓜;给姐姐和自己各买一个冰激凌;等等。坚持一段时间,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的数感。
3、父母启蒙占第一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教导孩子如何去认知这个世界了。
就像著名的教育家卡尔·威特说的一样,“父母对孩子的辅导是任何老师都替代不了的”。特别是妈妈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教育方式等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
妈妈不一定非得是数学专家,但是善于用身边的东西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妈妈,远比对着课本一板一眼教学的老师影响要更大。
4、跟随规律不超前
一定要遵循孩子自身发展的规律!这点非常重要。孩子每项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是分层次递进的。
比如分类能力的发展,孩子会先根据物品的外观属性,如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再学会用类属关系,如动物、水果等分类。
而且分类的标准是从一个维度逐步增加到多个维度。如果不遵从孩子的发展规律,跳跃着让孩子学,往往会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
过早地让孩子数字运算或图形类题,孩子只会照搬答案做,并不能真正建立起数学的逻辑概念,还会磨灭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所以,孩子3—6的时候,都是从生活中获得有关数学的感性经验,并且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爸爸妈妈只需要给孩子提供符合他这个年龄阶段需求的材料和场景,
比如玩具、绘本、场景游戏或者生活中有关数学的对话等,这样就行了。
这本杨振宁、谷超豪、丰子恺诸多大师联袂推荐的《写给孩子的数学三书》,就很不错这本书,可以帮助孩子在趣味阅读中建立数学思维。
刘薰宇教授不但对于数学这一门学科有颇深的造诣,同时他多次参加中小学数学教材的审定工作,出版过大量书籍。被誉为“中国数学科普著作的开创者”。
刘薰宇教授还亲自编著了不少书籍,其中的“数学三书”最受孩子们的喜爱,即:《马先生谈算学》、《数学趣味》和《数学的园地》。
数学家谷超豪曾经也深受此书的影响,从而成为了数学方面的翘楚: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刘薰宇的《数学的园地》,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著名作家、画家丰子恺也因为这本书对数学产生了无穷的兴趣,他这么说道:
我一直没有尝过数学的兴味,一直没有游览过数学的世界,甚为遗憾!可是与薰宇相识后,他每次发表,我都会拿来细细读过,我常不知不觉地被诱进数学的世界里去。
那么《数学三书》究竟是一套怎么样的书呢,连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也亲自向我们推荐此书。
《数学三书》是一套很好的数学启蒙书籍,开启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为他们打开数学王国这个神奇的大门,适合10岁到15岁之间的中小学生必备的自学书籍。
其中的《马先生谈算学》,刘薰宇教授收集了100多道具有典型的题目加以解释,不仅详细见解了思索问题的途径,还探究了题目间的关系和变化,让孩子能够举一反三。
这套书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融入了知识性、趣味性和文学性,书中并非只是枯燥无味的讲解,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孩子在润物细无声中对数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从中建立起一套数学思维,那么提高数学成绩便是水到渠成。
这套书将孩子们从单纯的题海战术中解救出来,用过此书的孩子都说:原来数学还可以这样学。
《数学三书》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来深挖学习数学的内在趣味,枯燥、乏味的数学题材和算法,在刘薰宇教授的书中,都变成趣味丰富、令人爱读的文字了,那么做数学题也不是一件苦差事了。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对我们所学的知识充满着探究欲望,以及极强好奇心时,那么才会激发内心的主动学习性,这才是学好知识的首要条件。这其实也是刘薰宇教授一直致力研究的方向,并且把自己的心得和实践经验编写成了这套书,帮助的孩子轻松学好数学。
数学在各科学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各学科的基础,更是人类认知世界最底层的思维方式。
这套书不仅内容堪称硬核,而且品质一流,而且图文并茂,印刷上乘,字大行疏,给孩子一个非常完美的阅读体验。通过此书的阅读,不仅培养孩子浓厚的数学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数学体系,那么在学习数学上必然事半功倍。
感兴趣的家长朋友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购买,不到一顿饭的钱,就有可能改变孩子的数学成绩,何乐而
如何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从小培养劳动意识
●思 言
日前,钢都小学的26名小学生完成了特殊的开学第一课。他们通过收集废旧物品赚钱为自己买午餐。虽然收入并不多,但是对于这些小学生来说却十分重要。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赚钱,不仅亲身体会了劳动的意义,而且对劳动创造财富有了更加形象的认识。这样的实践课程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形成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良好品格。
劳动的重要意义人人皆知,然而很多家长在生活中几乎包办了孩子除学习之外的一切事物,只要孩子认真完成学业即可。家长的初衷虽然很好,但是劳动意识的养成需要从小做起。劳动其实也是学习的一部分,适当的劳动不仅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还会锻炼动手能力,开发智力,促进学习。在劳动的过程中,孩子需要开动脑筋,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助于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增加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不可能一直陪伴在身边,也不可能包揽孩子生活、学习中的所有事情。因此,从小就要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培养自信、自立、自强的品格,提升独立生活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来源:鞍山日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或 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 号:jiupai6688(添加需备
- 上一篇:如何提高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三百字,如何提高自己的为人处事的能力--射阳区森太燃气灶配件大全及价格 [2024-11-30]
- 下一篇:如何使用燃气灶自动熄火_1 [2024-11-30]